万科西南区域总部办公家具环境设计:以人为本的空间叙事

万科西南区域总部办公家具环境设计:以人为本的空间叙事

万科西南区域总部办公家具环境设计:以人为本的空间叙事

地址:中国 成都
面积:23,000 平方米
关键词:办公家具,房地产总部,成都,以人为本,开放共享,灵活多元办公环境,定制家具

当房地产总部遇见成都烟火气

2025 年,成都这座以生活美学著称的城市,迎来了一场办公空间的革新。万科西南区域总部以 23,000 平方米的体量,将“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定位融入每一处细节。这里没有传统房企总部的严肃刻板,取而代之的是玉林小巷的蜿蜒、街边集市的热闹,以及互联网企业的灵活基因。最令人惊叹的是,定制家具不再是简单的陈设,而是成为空间叙事的主角,在开放共享与私密专注之间,在功能需求与美学表达之间,搭建起独特的平衡。

开敞办公区:用模数化思维重构协作边界

走进万科西南总部的办公层,最先冲击视觉的是柱网与家具尺寸的精准咬合。这种以建筑结构为基准的模数化设计,让原本固定的办公空间变成了可生长的有机体。1.2 米的办公桌单元、0.6 米的过道宽度、2.4 米的储物柜间距,不仅满足了 800 名员工的日常办公需求,更实现了部门快速重组时的“无缝切换”。正如项目设计师所言:“当市场变化要求团队 48 小时内完成重组,我们的家具系统能比传统办公室快 3 倍响应。”

这种灵活性背后,是对“开放共享”理念的深度践行。没有厚重的隔断墙,取而代之的是可移动屏风和模块化沙发组。数据显示,这种设计使跨部门沟通效率提升了 27%,而员工满意度调查中,“空间开放性”一项的评分高达 4.8 分(满分 5 分)。

会议层:3 米走廊里的成都街巷哲学

三层会议区的设计,堪称功能与在地文化融合的典范。沿幕墙的 3 米走廊,打破了传统“交通空间”的定义——这里既是连接 12 间会议室的动脉,又是员工会歇时的观景平台。设计师巧妙地将成都玉林路的街巷记忆植入其中:宽处可容 8 人驻足交流,窄处仅容单人通过,转角处的绿植造景与玻璃幕墙外的城市天际线形成“有景有实”的层次。

会议室内部则上演着“定制家具的技术秀”。穿孔陶铝板天花是最大亮点,2.3 毫米的孔径精准计算了声学反射角度,内嵌的 LED 灯带则模拟了自然光的变化轨迹。数据显示,这种设计使会议室的混响时间控制在 0.8 秒,远低于行业标准的 1.2 秒,而灯光舒适度评分达到 92 分。更妙的是多样化的会议家具配置:从 12 人椭圆桌到 4 人站立式洽谈台,甚至专门定制的“头脑风暴沙发组”,满足了从董事会议到即兴讨论的全场景需求。

地下餐厅:把街边集市搬进办公大楼

谁能想到,23,000 平方米的总部里,最“火”的打卡点竟然藏在地下一层?万科西南总部的员工餐厅,用设计魔法消除了地下空间的压抑感。天井引入的自然光与圆形吊灯交织,配合暖黄色的灯带,让人仿佛置身成都街边的夜市。定制的长条餐桌模仿了街边摊的布局,而墙面的手绘瓷砖则复刻了老字号餐馆的烟火气。

这里的家具设计处处透着“流量思维”:拐角处的圆弧卡座专为合影设计,桌面暗藏的无线充电模块让“晒美食”无需担心电量。员工反馈显示,餐厅的日均拍照分享量超过 300 次,而午餐高峰期的排队时间却缩短了 15 分钟——这得益于可拼接的餐桌系统,能根据人流灵活调整容量。

楼梯间与休息区:被忽略的效率催化剂

在万科西南总部,连疏散楼梯间都成了设计的舞台。冷暖色调的渐变处理让原本单调的通道变成了艺术长廊,每一层的色彩主题都与对应楼层的功能属性相呼应:办公层用冷静的蓝色,会议层用温暖的橙色,员工活动区则用活力的绿色。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空间的识别度,更意外地让楼梯使用率提升了 40%,间接促进了员工的日常运动。

而散布在各楼层的休息区,则藏着“效率密码”。定制的波浪形沙发、可调节角度的阅读灯、甚至专门设计的“站立式工作台”,满足了员工从短暂休憩到深度思考的多元需求。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在舒适环境中工作,人的思维反应速度可提升 18%,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万科西南区域的员工平均工作效率比集团平均水平高出 12%。

定制家具如何重塑办公价值

万科西南区域总部的实践,正在改写办公空间的设计逻辑。当定制家具不再局限于美学装饰,而是深度参与空间功能的实现时,它带来的就不仅是视觉愉悦,更是组织效率的提升企业文化的具象化。从模数化办公桌到穿孔陶铝板天花,从集市风餐桌到色彩楼梯,每一件家具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载体。

这或许给行业带来新的启示: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办公空间已成为企业的“第二张名片”。万科用 23,000 平方米的实践证明,当建筑、家具与在地文化产生共鸣时,办公室不再是单纯的工作场所,更能成为激发创造力的“第三生活空间”。而这一切的起点,或许就是对“好产品、好服务”最朴素的坚持。

在线客服
电话联系
1380961857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