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家具为语言,重构房地产服务空间的体验逻辑
当链家决定在上海打造新一代交易中心时,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中国领先房地产服务企业面临一个关键命题:如何让"客户至上"的价值观不仅停留在服务理念,更通过物理空间的每一处细节传递给用户。HTD赫韬建设的设计团队给出的答案是:用定制家具作为空间叙事的核心载体,以办公环境设计重构服务体验的底层逻辑。
这个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交易中心,打破了传统房地产中介机构的刻板印象。通过亲生物设计理念的渗透、社交属性的空间再造以及开放办公场景的创新实践,HTD团队将办公家具从单纯的功能载体升级为情感连接的媒介。在这里,每一件定制家具都承载着特定的服务使命,每一处环境设计都指向"家"的温馨体验——这正是链家"客户至上"价值观最具象的空间表达。



































前台接待区:第一印象的家具语言设计
作为客户进入空间的第一眼,前台接待区的家具配置成为传递品牌气质的关键。HTD团队摒弃了传统中介机构冰冷的大理石台面设计,定制了一套融合胡桃木饰面与浅灰色布艺的接待组合系统:主接待台长6.8米,采用120度弧形设计消除物理隔阂,台面厚度精确控制在45毫米以保持轻盈感,下方悬浮式结构搭配暖白色灯带,营造出"欢迎拥抱"的视觉意象。
接待台背后的背景墙暗藏玄机——由32块可独立调节角度的原木模块组成,每块模块内置微型电机,能根据不同时段的自然光自动调整倾斜角度,确保墙面始终呈现柔和的漫反射效果。这种动态家具系统与前台区域的其他定制元素形成精准呼应:等候区的三人沙发采用可拆卸式扶手设计,拉开后可变为临时洽谈桌;墙角的绿植花架与置物台一体化定制,花盆嵌入式设计避免浇水渗漏问题,这些细节共同构建起既专业又亲和的第一印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前台区域的家具高度均遵循人体工程学黄金比例:接待台面距地面75厘米,等候座椅座高42厘米,扶手间距58厘米,甚至茶几边缘的2厘米圆角处理,都经过HTD团队与链家服务团队的12轮模拟测试,确保客户从进入空间到完成接待的8分钟关键时段内,获得最舒适的物理体验。
多功能区:场景切换的定制家具解决方案
如果说前台区是品牌气质的集中展示,那么多功能区则是家具定制如何支撑多元场景需求的最佳范例。这个面积达850平方米的复合型空间,通过可重组的家具系统,实现了从咖啡吧到培训室、从亲子空间到模拟居家客厅的12种场景自由切换。
核心创新在于HTD团队开发的"模块矩阵"家具系统:基础单元是尺寸为80×80厘米的六边形桌板,通过暗藏的磁吸与卡扣结构,可组合成22种不同形态的桌面布局。当需要举办200人规模的全员活动时,系统能在30分钟内重组为大型阶梯会场;而当切换至日常模式时,又可分解为48个独立洽谈单元。每个桌板内置无线充电模块和数据接口,边缘嵌入压力感应灯带,当物体放置超过2小时会自动亮起提醒整理,这些智能属性让静态家具拥有了动态服务能力。
模拟居家客厅区域的定制家具最具温度感。HTD团队1:1还原了上海典型三房户型的客厅比例,沙发采用与链家房源数据库中最受欢迎的布艺材质相同的面料,茶几高度比标准尺寸降低3厘米以增强亲近感,甚至地毯的纹样都源自对100套热门房源的图案提取。特别设计的"记忆型"沙发靠背内置压力传感器,能自动记录不同客户的坐姿习惯,当老客户再次到访时,沙发会通过微小的电机调整到最舒适的角度——这种"比家更懂你"的家具设计,正是链家服务理念的极致体现。
水吧区的定制吧台采用双层可升降结构:基础层高度90厘米满足日常使用,按下隐藏按钮后上层会升起30厘米,变为服务人员的操作平台。吧台下方的储物柜暗藏折叠式婴儿座椅,轻轻拉开即可为带娃客户提供临时照料空间。这种"一器多用"的设计哲学贯穿整个多功能区,使有限空间产生了无限的服务可能。
共享办公区:打破边界的家具生态构建
传统房地产中介的办公场景往往泾渭分明:员工有固定工位,客户则被限定在洽谈区。而链家上海交易中心的共享办公区通过家具布局的创新设计,彻底打破了这种物理边界。HTD团队将这里定义为"无差别协作空间",通过定制家具的巧妙安排,实现员工与客户的自然融合。
空间中央的"环岛式协作单元"是设计亮点:直径4.5米的圆形工作台采用三层同心圆结构,外层是8个独立工作位,中层为共享资料区,内层则是小型洽谈区。这种布局源自链家服务数据的分析结果——65%的客户决策需要至少三次不同形式的沟通,而传统线性布局导致沟通效率低下。环岛设计使客户与员工的交流距离缩短至3米以内,配合可360度旋转的人体工学椅(定制款增加了15度后仰角度),显著提升了沟通沉浸感。
周边区域的"游牧式办公家具"系统同样别出心裁:12个配备万向轮的移动工作站可自由组合,每个工作站内置平板电脑支架和文件收纳模块,当客户需要查看房源资料时,员工可随时将工作站推至身边,形成临时服务单元。墙面安装的轨道式白板系统长达18米,配合可吸附的磁性标记物,能同时支持6组客户的房源对比需求。这些定制家具共同构建起"哪里有需求,服务就在哪里"的流动服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办公区的所有家具都采用统一的模数设计:桌板厚度统一为25毫米,移动单元高度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甚至电源插座的间距都保持60厘米的标准间隔。这种高度标准化的定制体系,既保证了视觉上的统一美感,又确保了不同家具模块的兼容性,使空间始终保持有序而不失灵动的状态。
签约室:情感价值的家具氛围营造
对于链家交易中心而言,签约室是承载最高情感价值的空间。HTD团队深知,房产交易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人生重要时刻,因此签约室的家具设计必须兼顾仪式感与安全感,既要体现交易的严肃性,又要缓解客户的心理压力。
为此,团队设计了四种主题的签约室,每种主题对应不同的家具系统:"经典商务型"采用深棕色实木会议桌,搭配高背真皮椅,桌面嵌入智能签约系统,支持电子签名与文件同步;"温馨居家型"则模仿家庭书房场景,定制的L型书桌长度达3.2米,一侧为签约区,另一侧设置茶水柜和小冰箱,营造"在家签约"的轻松氛围;"自然简约型"以浅色橡木家具为主,墙面采用苔藓生态板,配合定制的椭圆形会议桌,桌下暗藏暖风机,在冬季保持26度的舒适温度;"现代科技型"则配备可升降4K显示屏,客户可通过手势控制查看房源三维模型,座椅采用体感反馈设计,能根据客户心率变化自动调整靠背支撑。
所有签约室的家具都遵循"情感缓冲"设计原则:门把手采用38度恒温材质,即使冬季也不会有冰冷触感; chairs的座垫内置记忆棉,能在3秒内贴合身体曲线;签约用笔固定在磁吸底座上,底座会发出微弱的白光指引位置;甚至垃圾桶都采用脚踏式静音设计,避免开关时的噪音干扰。这些细节共同构建起"无声胜有声"的服务体验,让客户在最重要的决策时刻感受到全方位的尊重与关怀。
特别设计的"见证墙"家具系统成为签约室的情感焦点:每间签约室都有一面由可更换玻璃面板组成的墙面,客户签约后可选择一张照片打印出来,放入定制的玻璃卡槽中,成为空间记忆的一部分。这种将"交易场所"转化为"记忆载体"的设计,使冰冷的商业行为升华为温暖的情感体验,正是链家"客户至上"价值观最深刻的空间诠释。
设计即服务:家具与价值观的空间统一
链家上海交易中心的办公场景设计,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如何用物理空间承载服务理念"的深度实践。HTD赫韬建设通过将办公家具从功能载体升级为服务媒介,用办公环境设计重构客户体验路径,最终实现了链家"客户至上"价值观的空间物化。
在这里,每一件定制家具都是服务流程的节点:前台的弧形接待台消解了陌生感,多功能区的模块家具支撑了场景切换,共享办公区的环岛系统促进了沟通效率,签约室的情感化设计则承载了决策时刻的心理需求。这些家具元素与亲生物设计理念、社交属性营造、开放办公实践等关键词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链家新一代服务空间的DNA。
数据印证了这种设计理念的成功:据链家内部统计,该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后,客户平均停留时间从原来的42分钟延长至87分钟,二次到访率提升63%,签约满意度达到98.7分(满分100分)。更值得关注的是,有28%的客户表示"因为喜欢这里的环境而选择链家",这意味着办公家具与环境设计已经成为品牌竞争力的直接组成部分。
当房地产服务进入体验竞争时代,链家上海交易中心的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家具是空间的语言,设计是服务的表情。那些能够将品牌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空间体验的企业,终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而HTD赫韬建设通过这次合作,也为办公家具与环境设计行业树立了新的标准——在功能与美学之上,情感连接才是空间设计的终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