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成都交子商圈,一座461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正重新定义科技企业的工作场景。由主案设计Kelen王春瑶与深化设计Poker荣星联手打造的卡森科技(SCT)成都总部,以简约工业风为基底,将协作与多元理念融入空间肌理,通过克制的设计语言实现办公环境的场景革命。





















前厅:极简线条的国际化叙事
推开玻璃门,前厅以"光与影的对话"奠定空间基调。整面灯箱与U型玻璃构成的透光界面,配合极简天花设计,将自然光与人工照明无缝融合。中性色调的地面与墙面以最克制的线条延伸,右侧玻璃扶手楼梯与大理石梯步形成材质碰撞,既保持科技企业的理性特质,又通过通透感消解传统办公空间的压抑感。这里没有多余装饰,却以材质本身的质感传递出国际化的审美主张。
咖啡吧:功能复合的第三空间
前厅背后的咖啡吧实现了"接待-休闲-协作"的三重功能折叠。木纹艺术漆墙面与绿植形成自然质感,弧形阶梯座椅搭配柔和灯光,既满足访客接待的礼仪需求,又为员工提供非正式交流场景。通透的采光使空间保持视觉轻盈感,而吧台区的设置则将茶水、咖啡服务融入日常,让协作在轻松氛围中自然发生。
开放办公区:活力碰撞的创意引擎
裸顶与局部吊顶的混搭设计,让开放办公区呈现出工业风的粗犷与精致的平衡。橙色与绿色的色彩点缀打破中性色调的沉闷,120个灵活工位通过模块化组合实现自由重组。特别设置的洽谈区、静音电话间与站立式工作台,适配专注工作、小组讨论、临时会议等多元办公需求。这里没有固定的"格子间"概念,取而代之的是鼓励流动协作的弹性空间。
空间设计特别注重通过建筑元素激发团队活力,正如大会议室采用的波浪造型天花,以流动的曲线打破传统办公空间的方正格局,光影随曲面产生的动态变化,不仅增强了空间的视觉张力,更隐喻着科技企业所需的创新思维与灵动协作模式。
景观多功能区:场景革命的发生地
沿窗设置的景观带成为空间最具创意的"社交枢纽"。6大功能模块在此有机串联:可移动会议桌支持即兴讨论,隔音卡座保障私密沟通,阶梯式开放座位区将窗外景观纳入工作视野,滑动白板墙成为灵感碰撞的画布,嵌入式电视则实现信息同步与远程协作。各场景通过视线通廊相互渗透又独立成章:专注工作者可在隔音卡座深度思考,创意团队能在白板墙前迸发灵感,跨部门协作则在会议桌区域高效推进,而休闲吧台的设置更让非正式交流自然发生——这种多元场景的无缝切换,正是科技企业协作文化的最佳载体。
会议室群:同构异质的协作容器
两层空间内分布的12间会议室构成完整的协作矩阵。大会议室的波浪形天花通过曲线打破方正空间的呆板,而小型讨论室则采用吸音棉与玻璃隔断的组合,在保持通透感的同时确保声学私密。统一的简约风格中暗藏细节变化:有的以数据可视化墙面强化科技属性,有的用可书写玻璃围合激发创意,共同服务于"从头脑风暴到决策落地"的全流程协作需求。
设计哲学:少即是多的协作赋能
这个空间的成功之处,在于用简约工业风的"减法"实现了办公体验的"加法"。主案设计师Kelen王春瑶强调:"我们去除了所有非必要元素,只保留促进协作的空间基因。"当裸顶管线与精致家具并置,当开放区域与私密角落平衡共存,4610平方米的空间不再只是容纳办公家具的容器,而成为激发创新活力、加速科技发展的"第三生产力"。从创意碰撞到决策落地,从个体专注到团队协同,每个空间节点都在为科技发展注入动能——这或许正是成都这座创新城市赋予办公设计的全新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