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思北京办公空间设计:定制化家具与科技人本的融合

华为海思北京办公空间设计:定制化家具与科技人本的融合

华为海思北京办公空间设计:定制化家具与科技人本的融合


地址:中国 北京
面积:600 平方米
关键词:办公家具,办公环境,开放办公区,舒适性、科技未来,人本未来,简约

2025年,当科技公司纷纷追逐未来感办公环境时,华为海思在北京海淀区东升科技园B-2楼的600平方米办公空间,用办公家具办公环境的定制化融合,交出了一份"科技未来"与"人本未来"共生的答卷。这个承载着人工智能研发团队的空间,正通过每一件定制家具的细节,重新定义着科技企业的办公体验。

从入口开始的科技简约叙事

推开玻璃门,定制的白色大理石前台首先映入眼帘。不同于传统棱角分明的设计,这块长达3.2米的前台采用对称圆角造型,边缘半径精确到5厘米的弧形处理,既呼应了华为品牌的科技基因,又通过柔和的边界消解了空间的压迫感。天花垂下的弧形灯带与前台造型形成上下呼应,而家具定制的精妙之处在于:前台内部暗藏的无线充电模块和嵌入式显示屏,将接待功能与科技展示无缝融合,这正是"科技未来"在办公家具上的具象化表达。

转过前台进入等候区,办公环境的温度感开始显现。设计师摒弃了常规的金属座椅,定制了一组中国红布艺沙发,15度倾斜的靠背角度经过人体工学测算,配合3厘米厚的高密度海绵垫层,让等候不再是煎熬。沙发旁的原木边几采用FSC认证的白蜡木,与极简的白色吸顶灯形成材质碰撞,这种"科技冷感"与"自然温度"的平衡,恰是华为海思"开放包容"理念的空间转译。

开放办公区的流动式家具系统

穿过等候区,豁然开朗的开放办公区展现出家具定制的系统性思维。整个区域没有一根立柱,设计师通过"块面组合"的手法,将60个工位划分为5个协作单元。每个单元的核心是定制的L型办公桌,120厘米×80厘米的桌面尺寸经过团队工作流分析,既满足两人并行办公需求,又预留出15厘米的协作间隙。桌面采用抗菌防火板,边缘嵌入2毫米宽的LED灯带,当员工离开工位15分钟后自动熄灭,这种"人走灯灭"的智能联动,让科技感渗透在使用细节中。

值得注意的是,办公家具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在这里达到新高度。每个协作单元配备3个可移动的白板推车,车身高度可在75-110厘米间调节,配合定制的万向轮,能轻松实现360度转向。当需要小组讨论时,三辆推车迅速围合形成临时会议区,而平时则可分散至各工位旁,这种"灵活聚散"的设计,完美适配了华为海思"多元办公方式"的需求。数据显示,这种布局使团队沟通效率提升了23%,印证了"人本未来"不是抽象概念。

功能空间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茶歇区的设计堪称办公环境人性化的典范。这里完全独立于开放办公区,通过木色艺术涂料与外界形成心理区隔。定制的吧台上嵌入了隐藏式冰箱和直饮水机,台面下方预留了充电接口,员工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为设备续航。最巧妙的是墙面的模块化置物架,30厘米×30厘米的标准单元可根据物品高度自由调节,这种"生长型"家具设计,让空间能随团队需求持续进化。

会议室的家具定制则体现了科技与自然的共生。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隔断和铝型框架,既保证了隔音效果(实测降噪38分贝),又最大化引入自然光。定制的会议桌采用电动升降系统,可在75-105厘米间调节,满足站立会议与伏案工作的双重需求。桌面内置的无线投屏模块,配合隐藏在天花的高清摄像头,让远程协作如同面对面交流般自然。当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桌面上,光影流动间,科技与自然达成了奇妙的和谐。

这个600平方米的空间,没有一件量产家具,却处处透着克制的简约美学。设计师用"几何的面、线条的线"构建出有序的空间韵律,而办公家具作为其中的核心元素,既是功能载体,也是理念传达的媒介。当华为海思的工程师们在定制工位上破解算法难题,在可移动白板前碰撞创意,在温度感等候区接待伙伴时,他们或许不会刻意留意每一件家具的设计巧思,但那种"瞬间被打动"的空间体验,和"永恒宁静"的工作氛围,正是办公家具办公环境定制化融合的最佳证明。在科技日益冰冷的今天,华为海思北京办公空间告诉我们:真正的未来办公,永远是以人的需求为圆心的温暖存在。

在线客服
电话联系
1380961857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