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中国 上海
面积:12,000 平方米
2024年初,米其林中国上海总部完成12,000平方米办公空间焕新。这个承载百年品牌基因的六层建筑,不仅通过定制家具与灵活布局打破传统办公边界,更以“以人为本”的办公环境设计理念,重新定义了办公空间的功能与意义。从可移动的员工中心家具到贯穿品牌元素的定制前台,从自然光照优先的工位规划到LEED与WELL双铂金认证的可持续实践,米其林如何用空间设计讲述“领行”故事?
走进焕新后的总部大堂,前台区域的砖瓦造型首先映入眼帘——这组定制家具并非简单装饰,而是将上海城市记忆与米其林百年历史沉淀融合的设计语言。圆形轮胎轮廓的接待台、弧线形的墙面装饰,甚至地面嵌入的“米其林轮胎先生”动态曲线,让品牌元素自然融入空间肌理,实现“行走即品牌体验”的设计目标。
这种定制思维延伸至办公功能区。一楼员工中心的家具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桌椅可自由组合挪动,员工能根据需求DIY出派对、培训或团建场景——当传统办公家具被赋予“可变性”,空间利用率提升40%以上。而分散在各楼层的100余间会议室,更是定制家具的功能化体现:从容纳2人的电话间到30人的研讨室,家具尺寸、材质均按空间用途专属设计,搭配智能会议系统,彻底解决“抢会议室”的办公痛点。
“我们用家具作为空间的‘语法’,让每一件定制单品都承载功能与品牌双重使命。”办公空间策略规划总监Jason Chiang强调,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空间灵活性,更通过视觉符号强化了员工对“M星球”文化的认同。








在12,000平方米的空间里,米其林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拆解为可感知的环境细节。工位区采用“依窗优先”原则,90%的工位紧邻落地窗,配合可调节角度的百叶窗,确保每位员工日均8小时以上自然光照——这一办公环境设计细节,使员工视觉舒适度提升35%。而全员配备的电动升降桌,则通过“坐站交替”模式,将久坐办公的健康风险降低20%。
功能分区的科学规划同样体现设计巧思。各楼层均设置的“动静分离带”:开放式协作区采用吸音布艺家具与弧形隔断,既保持空间通透又降低噪音干扰;安静区则通过深色调定制家具与嵌入式灯光,营造“自动降低音量”的氛围——正如Jason Chiang所言:“环境设计是行为的引导者,微小的调整能驱动员工自发形成秩序。”此外,每层的茶水间与露台休闲区,进一步打破“办公=久坐”的刻板印象,成为员工切换状态的“能量补给站”。
健康关怀延伸至细节末梢:母婴室配备恒温操作台与隐私帘,冥想室采用隔音棉与自然木纹家具,健身房与淋浴间的设置则呼应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需求。这些设计共同助力空间斩获LEED与WELL双铂金认证,成为国内办公环境健康标准的标杆案例。










米其林的办公环境革新,更体现在对“可持续”的深度践行。焕新过程中,办公家具与建材的“利旧率”成为关键指标:至少50%表面积的室内非结构构件实现回收再利用,前台墙面的旧砖瓦来自上海老城区改造项目,部分会议室家具由轮胎橡胶再生材料制成——这些细节让“绿色”不再是口号,而成为可触摸的空间元素。
数据印证着可持续设计的实效:项目用水效率较基准线降低50%以上,节能表现超出ASHRAE 90.1-2010标准24%,每年减少碳排放约80吨。而员工中心的“米家咖啡商店”,则通过室外绿植墙与室内循环通风系统,将PM2.5过滤效率提升至95%,实现“微气候”的自主调节。
从品牌符号的定制化表达,到健康效率的环境设计,再到全周期的可持续实践,米其林中国总部的办公空间革新,本质上是对“办公场景”的重新定义:当定制家具成为功能与文化的载体,当办公环境设计转向人文关怀与绿色理念,办公空间不再只是工作场所,更成为激发创造力、凝聚品牌认同的“第三生活空间”。这或许正是百年企业持续“领行”的秘密——用空间设计,书写与时代共进的故事。